「价值观」价值观与职业发展的关系

2024-11-13 08:25:52  100人浏览 

在工作中,你是否也遇到过失落的状况?在一个单位工作多年,岗位变动不大,晋升空间很小,感受不到工作的价值,却又没有勇气做出改变。

这背后其实是我们价值感的缺失,所看重的价值没有被满足。

不清晰自己的价值观,就会因为无法做出选择,引发过度思考,感受到焦虑和压力,也会伴随着自我挫败。很清晰自己的价值观,但是工作中却无法满足,就会产生失落的情绪。

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价值观与职业的匹配?如果不匹配,怎么办?

生涯理论,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不同视角。

1、匹配论

匹配论告诉我们,在我们还有选择职业的机会时,既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当下的价值需求,又要获取足够的信息,弄清外部职业的现实条件,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价值观和职业的匹配。价值观可以指导我们做出合理的选择。

比如,你很看重组织氛围,特别希望大家能够在一起,为了一个目标,团结奋斗。但是,如果你没有进行充分的职业调查,进入之后,才发现内部勾心斗角,尔虞我诈,和自己看重的价值严重背离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你觉得自己还能开心地工作吗?

价值观,既是我们追求成功的动力,也是克服困难时的意义,它是维持职业稳定性的关键。当我们感受到工作中带来的价值时,内在的动力就会增强,无论遇到任何的艰难险阻,都能看到战胜困难的意义所在,让自己坚定前行。

唐僧西天取经,历经重重磨难,却依然初心不改,就是看到了取回真经之后,能够普度众生的意义。外人不能理解的痛苦背后,必定有其看重的价值。

所做之事,能够满足自己看重的价值,是人生中非常幸福的一件事。


2、生涯发展理论

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告诉我们,没有一份工作能够满足我们所有的价值观,可以从时间可空间两个维度寻找平衡。

从时间维度看,不同的生涯发展阶段,有不同的价值重心,我们要对自己看重的价值进行排序。在工作中,满足这个阶段的核心价值需求就可以了,其他的价值可以放在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来满足。

比如,刚毕业工作的学生,可能最看重的是收入水平,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,至于稳定不稳定,是不是能够实现工作生活的平衡,也许还不是最重要的。等到事业发展的稳定期,我们可以寻求其他价值的满足。

从空间维度看,工作固然重要,但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。我们不能奢求将所有看重的价值,都在职业中来满足。我们可以在业余时间,在其他角色中寻找价值的平衡。

比如,工作中无法满足的“多样变化”,就可以在业余时间,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。

从来没有什么完美的选择,选择就意味着取舍。环境如此,职业如此,人也是如此。当我们在取舍之间学会平衡的时候,就意味着我们的人生走向成熟。少了一些虚幻的、不切实际的想法,多了一些脚踏实地,回归现实的理性。


3、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

在处理价值观和职业的关系时,适应论告诉我们:价值观的满足,需要能力的支撑

我们不仅要考虑个人的价值观,还有同时考虑组织对我们的要求和期待。满足个人价值观的同时,要学会与外部环境的价值观和平共处。

如果我们希望自己“收入待遇”“他人认可”的价值得到满足,就要先考虑自己的能力素质是不是能够胜任本职工作。不仅是胜任,可能还要做得出彩。没有能力的支撑,我们想要的价值只能是“空中楼阁”“水中月、镜中花”而已。

我们有自己的价值观,外部的组织和他人也有各自的价值观,相互之间彼此尊重,和谐相处,也是我们需要修炼的重要能力。

当我们不想提升能力去满足想要的价值时,也可以通过降低期待,减少内在的冲突。

在单位,你也许会觉得让老板认可,实在是太难了,与其拼尽全力去拿满分,还不如做到80分让自己舒适点呢。在这种情况下,你就不要死守这“他人认可”的价值不放了,降低点期待,或许也是你当下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
4、CIP认知信息加工理论

CIP理论在处理价值观和职业发展的关系时,带给我们两点启示:

①在职业选择时,我们之所以举棋不定,主要是因为信息不足、方法不会、信念不对。

信息不足,就是不清晰自己的价值标准,不了解外部的现实条件。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自我探索,也需要通过职业调查获得更多的职业信息。

方法不会,就是没有区分长远价值和当下的价值需求,我们不能把全部的价值都想集中到当下来满足,这样往往会造成无法决策。

信念不对,就是有完美主义,想要一切兼得;就是有喜欢性纠结,患得患失。完美主义,也是要区分当下与长远;习惯性纠结,那就设置决策的时间底线。

②尊重和接纳别人的价值观。每个人价值观的背后,都包含着这个人的生命历程,是其生活的经历,环境等综合作用形成的认知。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标准去要求别人。你看重的东西,别人未必也认为重要,这很正常。

因此,在与人交往的过程,在进行生涯咨询的过程中,我们最重要的是尊重和接纳对方,而不是一味地要去改变对方。就像我们自己也同样不希望被别人改变一样,别人也不愿意被我们改变。


5、SCCT社会学习理论

SCCT理论告诉我们,价值观是可以塑造的。价值观,是人们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。在我们的价值观和职业不匹配的时候,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,通过适应,在环境中慢慢重塑我们的职业价值观。

经历过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之后,人们的价值观往往会容易发生改变;主流文化,重要他人,偶像榜样等也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。

当我们不再把价值观看作是不可改变的内心准则时,我们就有了重新塑造它的可能。


6、后现代主义理论

后现代主义,更关注于未来我们想要的是什么,从而促进我们去行动。目标的背后是价值观的支撑,清晰了价值观,就能够制定出更加具有激励作用的目标。用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,达成我们想要的目标,就能够获得价值观的满足。


相关推荐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速览文章网 琼ICP备2024039176号-27